聚焦 GPCR,洞察 CNS 疾病新药开发新方向_Technical Support_上海瀚枢生物医药有限公司

Front Page > News & Events > Technical Support > 聚焦 GPCR,洞察 CNS 疾病新药开发新方向
聚焦 GPCR,洞察 CNS 疾病新药开发新方向
September 12 2025


聚焦 GPCR,洞察 CNS 疾病新药开发新方向(图1)

G蛋白偶联受体(GPCR)是人类膜蛋白中最大的家族,是细胞通讯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,在人体生理功能调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。也是一类重要的药物靶点,约三分之一的FDA批准药物通过靶向GPCR发挥治疗作用,截至2024年,全球经批准上市靶向GPCR的药物共有516种,占所有已批准药物的36%。

GPCR是一类跨膜蛋白,包含约800种膜蛋白,其结构特征具有高度一致性:所有GPCR都有七个跨膜区段(TM-1至TM-7),主要由α螺旋构成,通过七螺旋跨膜结构域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,进而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,涵盖循环系统疾病、神经系统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精神、行为和神经发育障碍等领域。

随着对GPCR在神经系统中功能了解的不断深入,许多GPCR被视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潜在可成药靶点

GPCR 为何是 CNS 疾病研究的重要切入点?

GPCR通过协调多种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,从多方面深刻影响着神经与精神疾病的发生与发展。通过激活不同G蛋白亚基,调控多个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相关的信号通路,如:

  • Gα12/13通路促进突触生长与再生,维持神经元连接;

  • Gαs通路:通过影响CREB和GSK3β,参与基因调控,并可能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进程;

  • PI3K-Akt通路:发挥抗凋亡作用,调控GSK3β影响Tau蛋白;

  • 炎症通路:激活NF-κB,引发神经炎症反应;

  • Gαi/o通路:涉及钙信号和p38 MAPK,影响神经突结构和基因表达。

聚焦 GPCR,洞察 CNS 疾病新药开发新方向(图2)

神经退行性和精神疾病中GPCR调控的下游信号通路

中枢神经系统(CNS)利用膜受体来检测细胞外刺激并跨细胞膜传递信号,GPCR通过精确感知并转导胞外信号,使中枢神经系统精准地响应内外环境变化。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表达具备不同配体识别能力的GPCR,借助其配体识别功能辅助自身过滤并选择特定信号,精准响应。

根据结构和功能特点,GPCR主要可分为A类视紫红质样受体(rhodopsin)、B1类分泌素受体家族(secretin)、B2类粘附受体(adhesion)、C类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家族(mGlu)、F类卷曲受体(frizzled)等。其中,A类和C类受体在CNS中作用尤为突出,是神经精神疾病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类别。

  • A类GPCR:包含乙酰胆碱受体(毒蕈碱型)、腺苷受体、肾上腺素能受体、大麻素受体、多巴胺受体、组胺受体、黑素浓缩激素受体、褪黑素受体、鞘氨醇1-磷酸(S1P)受体、阿片受体、血清素受体等。

  • C类GPCR:包含γ-氨基丁酸受体(GABA-BR)、代谢型谷氨酸受体、血清素A型5-HT2A受体和C型代谢型谷氨酸2(mGlu2)复合物等。

这些受体参与阿尔茨海默病、帕金森病、亨廷顿症、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,以及抑郁症、焦虑症、精神分裂、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病理过程。深入研究GPCR在CNS中的功能及机制,对于加速靶向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。

GPCR研究持续升温:

多款CNS新药获批,研发管线活跃

约25%的GPCR靶向药物用于治疗CNS疾病,包括精神分裂症、帕金森病、抑郁和焦虑等。仅2019年~2024年,全球就有约20种靶向GPCR的CNS新药获批上市。

聚焦 GPCR,洞察 CNS 疾病新药开发新方向(图3)

多个靶向GPCR的CNS新药在近年获批

2024年,获批上市的新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——KarXT(M1/M4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)就是一种靶向GPCR的药物。相关阅读


目前已有诸多GPCR靶向药物进入临床研究阶段,部分已展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:

  • Cerevance的CVN-424是一种靶向GPR6的反向激动剂,作为具有脑渗透性的非多巴胺能口服药物,可减少帕金森病患者的“OFF”期,目前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;

  • Contineum的M1受体拮抗剂PIPE-307和LPA1拮抗剂PIPE-791,适应症分别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和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,目前分别处于Ⅱ期和Ⅰb期临床研究;

  • 针对5-HT2A受体的药物正在多种疾病中进行研究。Cybin的CYB003的去氢裸盖菇素类似物在Ⅱ期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潜力,并获得了FDA突破性疗法认定;

  • Nxera的GPR52激动剂HTL-0048149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,也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。

GPCR药物发现过程中的挑战及应对

还有数量众多的GPCR尚未被开发利用,然而GPCR信号通路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为药物开发带来了挑战,需借助大量结构与功能研究提升药物选择性。

在药物发现阶段的初期阶段,对候选GPCR药物靶点进行严格的评估至关重要,其中包括药物靶点可取性、项目可行性和投资评估。这个过程涉靶点验证、与疾病的关联、靶点成药性、检测可行性、多靶点选择性和发现靶点策略。

  • 功能性筛选,如cAMP累积、钙离子动员或β-arrestin招募实验,为靶点与疾病关联性提供直接证据,尤其对机制未明的孤儿受体;

  • GPCR的构象异质性与变构调节剂的出现,要求筛选平台必须超越传统正构位点结合检测;

  • 筛选模型的生理相关性,例如采用原代细胞或病理状态细胞等,直接影响临床转化成功率。

因此,构建适配靶点特性的筛选策略,是规避后期研发风险的关键科学决策。

瀚枢生物助力GPCR药物发现及研发

瀚枢生物是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(CNS)疾病的临床前CRO公司,提供一站式神经系统药物研发解决方案,其中包括多种GPCR相关药物的药效筛选服务,如多巴胺受体、血清素受体、去甲肾上腺素受体、乙酰胆碱受体等

一站式服务解决神经系统药物研发难点

聚焦 GPCR,洞察 CNS 疾病新药开发新方向(图4)

五大研发平台赋能神经系统药物临床前研发

聚焦 GPCR,洞察 CNS 疾病新药开发新方向(图5)


聚焦 GPCR,洞察 CNS 疾病新药开发新方向(图6)

参考文献:

  1. Lorente J S, Sokolov A V, Ferguson G, et al. GPCR drug discovery: new agents, targets and indications[J].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, 2025: 1-22.

  2. Thian-Sze Wong, Guangzhi Li, Shiliang Li, et al. G protein-coupled receptor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[J].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, 2023 May 3;8(1):177.

  3. Mingyang Zhang, Ting Chen, Xun Lu, et al. G protein-coupled receptors (GPCRs): advances in structures,mechanisms and drug discovery[J],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(2024) 9:88.

瀚枢生物

CNSxplore | 提供一站式神经系统药物研发解决方案

上海瀚枢生物是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(CNS)疾病的临床前CRO公司,致力于为CNS药物研发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。拥有充分验证的细胞和动物疾病模型,结合全面的研究与分析能力,助力客户加速创新疗法开发,降低临床失败风险。

瀚枢生物具有经验丰富、熟悉中外法规的技术团队和高标准实验平台,核心技术涵盖AI驱动表型筛选、人源化干细胞与类器官、电生理、高通量脑电图(EEG)、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,覆盖阿尔茨海默病、帕金森病、抑郁症、精神分裂症、SMA、疼痛与卒中等领域。

自成立以来,瀚枢生物始终秉持“研发率先、技术领先、质量优先、客户至上”的理念,已服务百余家客户,成功完成多项专题研究与IND申报,建立了高质量、稳定且具前瞻性的药效评价体系。

聚焦 GPCR,洞察 CNS 疾病新药开发新方向(图7)
聚焦 GPCR,洞察 CNS 疾病新药开发新方向(图8)

电话 | 021-50882331

地址 |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秀浦路2555号A1座10层